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8%
8月27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介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和2025年服贸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盛秋平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相关文章
- 09-23别只知道12315,多种正规投诉途径助你维护消费权益
- 09-23长三角议事厅·周报|长三角如何“串联”千亿美妆产业链
- 09-23大洋集团拟进行供股 目标战略转型以及RWA生态布局所需
- 09-23美国拖欠联合国逾30亿美元会费
- 09-23广东省发布防御超强台风紧急动员令
- 09-23人民网:防范最强台风,要心中有数、手上有招
评论区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
别只知道12315,多种正规投诉途径助你维护消费权益
-
“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戏曲盛宴9月底启幕
-
香港交易所:“桦加沙”靠近,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将正常交易
-
第25届工博会CIIF奖揭晓,长三角重点产业数智公共服务平台启动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美妆小镇,化妆品展区。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上海领衔,长三角美妆产业“错位协同”
长三角美妆产业正呈现出以上海为核心、辐射三省的错位分工与联动发展格局,形成“研发—制造—市场—要素”四位一体的高效生态。上海不仅是国内最大消费市场,更是研发、国际首发和品牌孵化的策源地。2025年上半年,上海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零售额达到685亿元,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口岸进出口总值253.2亿元,占全国同类商品35%以上。借助东方美谷产业集群及“首发上海”政策,上海已建成从配方研发、样品检测到品牌孵化的完整闭环,成为新产品试水和国际化首发的首选阵地,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品牌和创投机构集聚。
在上海的引领下,江苏太仓承接进口分拨与本地化加工,成为区域供应链的“中枢枢纽”。太仓港区进口额占全省60%以上,聚集汉高、宝洁、利洁时等国际企业,形成从通关、检测到代工的一体化体系。与此同时,太仓通过产业孵化和长三角区域监管协作,将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能力,为全链条运作提供制度保障,使供应链响应速度和产能匹配度显著提升。
浙江则以电商和柔性供应链打造快速反应优势。湖州美妆小镇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65.5%,义乌与杭州市场通过数字化营销捕捉“情绪消费”与个性化趋势,使新品从设计、生产到终端销售快速响应,成为爆品孵化与订单外溢的发动机。这不仅提升了区域品牌竞争力,也推动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的提升。
安徽依托低成本要素和完善的配套材料体系,承接上游研发和下游制造环节。高端包装、玻璃瓶罐以及中药材提取物等产品逐渐形成区域特色,为长三角美妆产业提供坚实基础保障,同时提升了整个区域供应链的稳定性与成本效率。
在这一生态中,上海如“大脑”引导创新方向,江苏太仓提供“枢纽支撑”,浙江释放市场动能,安徽保障要素供给。通过错位协同,长三角不仅实现产业链高效衔接,更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扩展的美妆产业区域化发展模式,为中国美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路径。
打破“隐形高墙”,让制度为产业加速
三省一市这种“分工+互补”的模式虽然高效,但如果仅靠市场自发流动,难以支撑长期一体化发展。实际上,当前三省一市在备案流程、检测标准、审评周期上的差异,已经成为制约产业链顺畅运转的“隐形高墙”。这种制度摩擦不仅增加企业跨省运营成本,也延缓新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流转速度,甚至可能限制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要让长三角美妆产业的错位协同优势真正转化为可持续动力,制度互认显然是最直接、最迫切的抓手。
首先,共通备案与审评机制可以为区域企业打造“通行证”。通过“一次检测、一地审评、区域互认”,企业在原料采购、代工生产、品牌上市等环节将无需重复提交资料,大幅压缩流程时间,提高产业链响应速度,同时释放更多研发和市场资源,用于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从而进一步激活整个产业链的活力。
其次,以监管沙盒与试点机制为创新提供“可控实验田”。在自贸区或示范区内,新原料、新配方可以先行试产、有限量上市,既降低创新落地门槛,又为监管部门积累经验。这种可控实验模式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创新风险,也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模板,为跨省创新流动提供制度支撑,推动长三角形成可闭环运行的创新生态。
第三,数字化监管与数据互通能够将制度互认落到实处。区域级产品溯源与抽检信息平台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备案、抽检、风险预警的同步更新,既减少制度摩擦,又提升监管效率。例如,上海海关正在探索贸易便利化和分类监管应用,为企业跨省流转提供实时数据支撑,使产业链上下游信息能够高效共享,形成“数据驱动的制度协同”,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此外,还有一系列政策工具正在将错位分工转化为可持续产业发展动力。包括设立区域美妆产业基金,支持原料、配方及包装关键技术攻关;共建检测与公共研发平台,降低中小企业进入门槛;通过税收、通关、知识产权等差异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创新吸引力。这些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相辅相成,将推动长三角从单点错位协作逐步推进为可复制、可扩展、可持续的一体化产业格局。
长三角美妆产业正迈入从“邻近共生”向“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上海的创新研发、江苏的精密制造、浙江的市场敏锐、安徽的资源禀赋,依托制度互认、数字化监管与创新试点,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协同效应,推动千亿规模的美妆生态圈加速成形。唯有打通备案互认、数据共享与试验机制的“最后一公里”,长三角才能真正将错位协同转化为持续创新的引擎和长期增长的动力。
长三角
长三角广告大会推动区域协同与数字标准创新
近日,长三角品牌与广告生态大会在上海静安举办,聚焦区域广告产业协同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大会推出长三角区域首部《数字广告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建立统一行业标尺,推动资源互通和优势互补。三省一市广告协会签约深化合作,静安区发布专项支持政策,聚力打造数字广告发展高地。(来源: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长三角如何“串联”千亿美妆产业链